圍繞東莞市高質量發展目標,市生態環境局以“站位更高、謀劃更遠、機制更新、措施更實、隊伍更強”為導向,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高質量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治污能力建設、高質量環境法治建設、高質量環保政務服務,為東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安全、穩定、優美和更具有吸引力的生態環境保障。
1、高質量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水污染治理
緊抓沙田泗盛斷面溶解氧、樟村斷面水質凈化廠到期停運、共和村和旗嶺斷面未達標河涌、“一河一策”整治等問題,深入推進“剿黑消劣”攻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美麗河湖建設。
大氣污染防治
聚焦臭氧和細顆粒物污染協同控制,深入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加強移動源污染防控。
土壤污染防治
持續開展土壤調查質量監督檢查,強化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效果評估等情況檢查,加強地下水監測。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以建設“無廢城市”為抓手,健全“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制度,重點推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農業垃圾等5個領域體系建設,推進一批固廢處理設施建設。
近岸海域污染治理
強化57個河涌排口類入海排口整治,推動岸灘環境整治、海洋生態修復和美麗海灣建設。
2、高質量治污能力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謀劃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缺口
推進13項新擴建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力爭2023年底前完成寮步、東城等9個項目土建工程,2024年底前完成剩余2個項目土建工程。此外,謀劃推動新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力爭納入項目儲備庫,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大力提升污水處理效能
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推進污水管網“一張網”建設,加強督查力度。到2023年底,力爭實現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以上、進水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污水廠規模占比提升;完成5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任務,確保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達80%以上。
加快推進固廢處理處置能力建設
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能力不斷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領域重點推進“市場完善、政府統籌、企業受益”的全鏈條收處體系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危險廢物領域重點開展規范化管理和處理處置能力短板建設。建筑垃圾領域重點開展標準技術體系和規范化收運建設。生活垃圾領域重點開展市鎮兩級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和推進存量填埋垃圾處理。農業固體廢物領域重點開展動物診療廢棄物及病死禽畜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推進東莞市污泥集中處理處置項目核準立項、環評和穩評報批、勘察及初步設計,完成3家造紙企業固廢焚燒項目建設。
3、以高質量環境法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健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
加快推動1個立法項目(《東莞市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條例》)、2個政府規章項目的起草和審查(《東莞市揚塵污染防治規定》《東莞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辦法》),推進3個立法項目“十五五”立法規劃研究。
有序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常態化落實線索篩查機制,啟動濱海灣填土案件訴訟程序,爭取年底前設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家庫。
優化包容審慎監管措施
分類施策深化正面清單,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加強精準幫扶,深入落實“減免罰”,綜合施策實施各類行政措施,開展“懲教結合”專項活動。
提升監督執法效能
修訂執法工作指引,優化執法考核,加強實戰培訓,強化執法監督,引入法律顧問、行業專家等技術力量協同處理新類型、難取證案件。
4、以高質量環保政務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
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推動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配合近零碳排放示范區、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節水型企業和園區等綠色體系建設。
強化“三線一單”分區管控
嚴格“兩高”項目準入;建成全市“三線一單”數據管理及應用平臺,推動各鎮街完成“三線一單”編制;持續開展排污許可提質增效,確保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整改“清零”,力爭年底前全部實現持證排污。
提升建設項目審批服務能力
圍繞全市“招商年”工作需求,專人專組落實重大項目服務,全力保障重大項目盡快盡早落地建設。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管理
摸清全市污染底數及變化情況,加快推動重點減排工程項目進度,推動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持續深化VOCs總量管控,探索豁免產業培育發展重點行業企業且排放量低于0.3噸/年的項目VOCs總量來源,調整市鎮收儲總量入庫劃分;謀劃整合一批耗水量多、排放量大的企業,持續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加強生態環境領域信息化建設
深化指揮調度體系建設,健全生態環境信息“一網統管”長效管理機制及生態環境任務共享機制。深化“數字政府”生態環境領域建設,全面構建企業環境監管、水環境聯防聯控、大氣應急調度、環保智能審批、線上咨詢服務等“數字化+業務”系列應用場景。
來源:東莞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