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21年期間,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部署攻堅任務,全覆蓋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目前,我市已完成全市河湖名錄內所有內河涌以及重點水庫、排污口排查工作,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污水直排河涌現象顯著減少。據初步統計,全市累計投入約80億元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基本完成已摸排出的1.8萬個入河排污口整治。
01多措并舉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
逐一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指導各鎮街(園區)綜合運用人工排查、管道潛望鏡檢測(QV)、電視檢測(CCTV)、水質監測、煙霧試驗、染色試驗、泵站運行配合等方法,查明調查區域內排污口排放來源,逐一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對于溯源后無法明確責任主體的排污口,由各鎮街(園區)兜底指定整治責任主體。
全面實施信息化掛圖作戰。上線“東莞市水污染防治掛圖作戰信息平臺”,逐一錄入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計劃,并定期更新工作進展,補充漏報、新增的排污口,實現信息化管理,實時反映各鎮街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完成情況,確保市級層面及時掌握整治進展。
科學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措施。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法律法規禁止設置區域內的入河排污口,要求全面清理取締。生活類排污口要求通過截污等措施接入污水管網,對于排水戶附近短期無市政污水管網覆蓋的,考慮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收集片區污水。工業類排污口,建設項目環評未經審批的予以清理取締;符合要求的,將污水接入污水處理廠;符合要求但無法接入市政管網的,要求企業落實整治提升措施。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口要求確保污水達標后排放。
“廠-網-河”一體化推動整治。加速完善污水管網系統,推動污水入管雨水入河,基本實現污水收集全覆蓋,強化污水收集入管。基本補齊污水處理缺口,提升污水處理效能,確保收集到的污水經處理后再排放。大力提升內河涌水質,基本消除沿河污水直排。
落實每月核發通報制度。每月分流域、分鎮街、分類別對各鎮街(園區)入河排污口整治進度進行統計排名,并對整治工作提出下一步計劃要求,推動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堅任務有效完成。
大力度組織成效核查。選取規模以上重點排污口安裝水位傳感器監控水量,實時監控污水排放量,并對監控發現疑似問題點位進行復核,對無法安裝水位傳感器的部分重點排污口落實抽查。組織全市范圍開展入河排污口成效核查工作,逐一現場核查并拍照存檔。
02探索推動排污口監督管理
持續完善工作指引。2019年印發實施《東莞市入河排污口管理規范(試行)》,為全市規范化管理入河排污口奠定基礎。2022年印發《東莞市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管理工作方案(試行)》,指導全市規范化管理入河排污口,加快實現保留排污口手續齊全、設置規范、排放達標、監測覆蓋、一口一檔、監管到位的目標。
推進排污口臨時管理。目前全市共上報約151個擬保留入河排污口,已在市生態環境局公眾網進行公示,并督促入河排污口設置單位設置入河排污口臨時標志牌,加強排污口水質監管。
開展水域納污能力核定。聘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數學模型對全市主要河流水系納污能力進行模擬計算,為入河排污口審批提供數據支撐。目前,已完成東莞市水域納污能力核定工作,確定COD、氨氮和總磷排污總量控制指標,為后續排污口審批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成全市生態環境指揮調度平臺,優化水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實現涉水問題“市、鎮、村、企業”四級聯動預警體系。通過設置出水自動監測儀器等,實時監測出水各項指標,初步形成廠網河水質監測監控網絡,為入河排污口污染物精準溯源提供強有力支撐。
03下一步工作計劃
加快落實補充排查整治。2023年底前將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范圍的河涌、水庫等水體入河排污口進行全覆蓋排查。
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在充分論證入河排污口的設置對國、省控斷面影響的基礎上,形成全市允許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單。
落實規范化管理。指導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落實監測點、標識牌、視頻監控系統設置及檔案管理。
實施動態巡查管理。由市、鎮兩級結合河長制巡河開展入河排污口巡查,定期對入河排污口整改情況進行復核。
來源:東莞市生態環境局